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除了行政手段,還有“市場之手”。實行碳排放權交易,將碳排放權商品化,通過市場化機制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深圳先行先試。
有人擔心,限制碳排放會影響經濟增長。深圳碳市場的實踐表明:低碳不是增長的絆腳石,而是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碳交易工作以來,全市共有706家企業納入碳市場管控,覆蓋制造業、電力、水務、燃氣、公共交通、機場、碼頭等31個行業。引人關注的是,其中制造業企業平均碳強度下降39%,與此同時其工業增加值增長67.1%,在保持增加值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碳排放量和碳強度的雙重下降,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趨勢初顯。
從“碳配額短缺”到“碳配額富余”,節能降碳讓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雙提升
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它是如何在市場進行交易的呢?
“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笔猩鷳B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劉暢介紹說,通常情況下,政府主管部門確定一個碳排放總額或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并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至企業。如果未來企業排放高于配額,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通過采用節能減排技術,最終碳排放低于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多余配額。
據悉,2011年10月,我國碳交易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深圳成為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碳交易工作,多年來在法律制度體系、市場機制設計、主體能力建設、碳金融產品創新等多方面積極探索,激勵企業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深圳市重點能耗企業,深科技是率先進入碳排放權市場的企業之一。記者近日在該公司旗下的深圳長城開發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科技精密公司)采訪了解到,該公司不斷加大節能減碳力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通過節水項目全年總節水量達12萬噸,污泥干化項目使危險廢棄物(含鋁污泥)減重下降達70%以上,上年度總收益逾百萬元。
——通過黑帶項目、綠帶項目和快速改善的流程優化和節能減排,上年度共節約資金近千萬元,節約能源約200噸標煤,減少碳排放530噸。
“減少碳排放,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贏得了客戶的尊重和信賴?!?深科技精密公司廠務經理趙杰云告訴記者,自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以來,公司實際碳強度從最高3.563下降到0.834,下降幅度高達76%,實現了從“碳配額短缺”到“碳配額富余”的轉變。與此同時,過去3年公司工業增加值每年都有過億元的增長。“企業嘗到了甜頭,形成了良性循環,更愿意把碳減排工作做好?!壁w杰云說。
企業參與碳交易熱度大幅提升,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31日,自深圳碳市場啟動以來累計配額成交量5828萬噸,交易額13.80億元,碳市場流動率連年位居全國試點碳市場首位。
今年一季度,深圳碳市場配額成交量21萬噸,同比增長285%,環比增長52%;核證自愿減排量成交100萬噸,相比去年疫情期間相對停滯的情況有了極為顯著的增長。
“隨著疫情緩解,經濟恢復,同比去年一季度,深圳碳市場交易量與交易額顯著增長,增幅處在全國領先地位?!鄙钲谂欧艡嘟灰姿嚓P負責人介紹說:“由于碳中和、碳達峰方興未艾,今年一季度,企業對于碳達峰實施路徑、碳中和解決方案、綠色低碳項目投融資、自愿減排量交易等相關業務咨詢明顯增多,而其中可直接快速落地的就是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因此,企業對于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的參與熱度大幅提升?!?/p>
在碳市場建設過程中,深圳勇于創新,創建國內首個開放個人投資者和首個引進境外投資者的碳市場,并成功發行國內首支碳債券、支持發起國內首支碳基金,推出碳配額質押、跨境碳金融交易及綠色結構性存款等一系列碳金融服務產品,在開拓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
早在2015年11月,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聯合廣東南粵銀行完成國內首單碳配額作為單一質押物的貸款業務,為富士康集團提供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貸款,成為國內碳金融領域的一大創新,引起廣泛關注。
記者了解到,作為最早被納入碳排放管控的企業之一,富士康最早成立了自己的碳交易管理部門,積極利用碳資產進行融資,投入到自身廠區的分布式光伏等綠色項目中,實現企業節能減排。近幾年,富士康在廠區分布式光伏等綠色項目上做了大量投入,在減少企業自身排放的同時,又將自身減排獲得的盈余碳配額通過碳交易市場進行變現,獲得減排收益,然后再進一步將減排收益投入到其綠色項目投資中,實現了綠色項目投資——碳減排——碳交易收益——綠色項目投資的循環發展。
專家建議:盡早明確深圳可再生能源發展策略,做大做強綠色低碳新能源產業
隨著我國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各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任務更加緊迫和艱巨,如何更好地利用碳交易這一高效率、低成本促進碳減排的重要工具,實現應對氣候變化新目標,成為擺在碳交易試點城市的新課題。
“在全國碳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之際,地方試點必須堅持以減排為核心定位,以市場機制為核心手段,利用好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優勢,持續深入推進碳市場建設?!眲潮硎?,深圳將充分發揮試點多年來運行管理經驗與地方特色優勢,在擴大管控范圍、完善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嚴格控制總量目標、新增交易品種、加大高碳行業管控力度等方面積極探索,同時強化重點用能領域、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協同和機制協同,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實現城市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作用,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大氣污染治理、節能等統籌、協同、增效。
“深圳通過碳排放權交易這一市場化手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全國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 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東說,接下來深圳應該抓住“雙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把深圳建設成為一個區域性國際化的碳市場窗口,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
王東建議,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應當成為深圳重要的長期能源發展戰略。深圳是具有世界聲譽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城市,但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明顯偏低,應盡早明確深圳可再生能源發展策略,以此構成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和探索碳中和的路徑,吸引綠色低碳新能源產業集聚,做大做強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源:深圳特區報